格物致知叩问苍穹:历代圣贤的求知之道
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讲究求知的传统,我们不仅有一系列优秀的求知方法,还有一群优秀的圣贤借以陶冶自己。在我们的祖先们的心中,“治天下者,不择地而听声色,不性非人,不功能阙人,乱世之君不如,太平之士不如”,伟大、纯洁、全面乃是学问的追求,而真正的的学者,不仅要医,还要怀为人师的情怀,光宗耀祖的思想,广泛的知识,独特的人格魅力,以及将学问传播给后人的勇气和才华。
满怀韵味的古汉字,正如古人所说,语言是思想的载体。在中国古代,我们有“格物致知,诚意正心”,“求知若求其根”,“博览群书,而志于神州”等优美的语句,这些语句流传千古,影响深远。历代圣贤也从不以学问为生命发展的中心点,实践着他们自己所提出的方法:“看看 、问问 、辨辨 、知知 ”、 “慎独”、 “实验法”、 “法则”和“观察法”等。
比如,儒家的格物致知思想不仅是将闻见的事实变成知识,更细心的去发现事物内部,理解开放的自然和复杂的社会。这种方法还包含了对格物(即客观真相)的愿望和对事物“直觉”的洞察,是中国近代革命家鲁迅推崇的“叩问”,并已成为中国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求知精神指南之一。
在现代,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挖掘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,吸纳其中优良的部分,将之与现代文明的要素相结合,发挥出新的成果,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。